推荐新闻

  • 尹俊骅:高三那年废除高考,一夜无眠

    废除高考,打开了文化革命“潘多拉盒子”,释放出全国一亿多学生紧跟毛主席“停课闹革命”巨大能量。那些被阶级斗争、阶级仇恨武装起来的学生们,一开始就产生了巨大破坏力。接下来“破四旧”、“血统论”、揪斗走资派……疾风暴雨般地展开。

    56 2022-12-30
  • 尹俊骅:高三那年废除高考,一夜无眠

    废除高考,打开了文化革命“潘多拉盒子”,释放出全国一亿多学生紧跟毛主席“停课闹革命”巨大能量。那些被阶级斗争、阶级仇恨武装起来的学生们,一开始就产生了巨大破坏力。接下来“破四旧”、“血统论”、揪斗走资派……疾风暴雨般地展开。

    50 2022-12-22
  • 骆小元追忆上大学:生命复苏,心灵飞扬

    骆小元,祖籍浙江,1954年生于北京。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会计班,毕业后在财政部工作27年,现已退休。曾任《财政研究》编辑部副主任,《会计研究》、《中国注册会计师》编辑部主任,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委员兼考试部主任,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总会计师等。

    24 2022-12-21
  • 1977 · 那年高考|中科大首届少年班王永:证明握过奇数次手人数为偶

    39年后,已经是中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的王永,清晰记得自己当年的考试,那年他15岁,上的是中科大首届第二期少年班。

    “人家都说你上少年班,一定上学很早。其实我是9岁才上小学的。”王永告诉记者,由于父母家庭出身不好,“文革”期间备受冲击,父亲被扣了“反动的学术权威”的帽子,家里生活自然十分不正常,也就没考虑他的上学问题。

    靠玩扑克牌识数,看连环画认字,王永直到父母恢复工作之后,才得以走进小学,直接读了小学三年级。

    14 2022-12-20
  • 1977 · 那年高考|浙大教授史晋川回忆77年高考:那张粉色准考证我还留着

    1977年5月31日,晴。

    “郑阿姨告诉我一些关于今年大学招考的内部消息,今年的招考是‘文革’十年来数量最多的一次。”史晋川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下这样一句话,那时他已经在浙江临安高虹公社插队两年多,但并不知道他将迎来一个改变人生的夏天。

    11 2022-12-20
  • 1977级考生田穗蓁:我跟女儿说,老爸改变命运花了五毛钱

    63岁的田穗蓁始终记得两笔钱。第一笔,一套四册的日语广播教材,总价一块三毛九分。第二笔五毛钱,是他参加1977年高考时的报名费。
    四十多年前,田穗蓁“上山下乡”,去了上海崇明岛东滩的前哨农场,干农活、挑大堤之余,通过广播自学日语。四年多的时间里,他在很多人的不理解中,抱着求知欲和决心坚持了下来。
    直到高考恢复,努力才有了戏剧性的回报——他去上海外国语学院学习,后来的大半辈子都在和日语打交道。“我跟女儿说,老爸改变命运花了五毛钱。”田穗蓁说。

    14 2022-12-20
  • “老三届”的高考:一年学完六年课程,备考前两月突击背书

    “我特别感谢高考。不管高考怎么改革,高考制度都是必须的。”30岁那年,戚秀卿成为一名医生,此后30年,专攻心内科,还成为医学院的教师。经历过自己的高考,也看到不同年代学生的转变,戚秀卿由衷觉得,高考是必须的,但是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要去走高考的独木桥,而且学生填报专业一定要选感兴趣的。不然对学生和国家资源都是浪费。

    23 2022-12-14
  • 1977 · 那年高考|北大法律系77级学生何勤华:当时不知法律为何物

    现在的90后、00后,可能根本无法想像,40年前的1977年,那个年代的大学同学年龄会相差十几岁甚至更多,可能更无法想像同一天走进大学校门的同学,却已经有各自的人生经历。如同北京大学法律系77级入学30周年庆典通知中所说:“我们中间有共和国的栋梁,有学界泰斗,有睿智的立法者,也有严明的执法者,有声誉显赫的企业领导人,也有经验老道、判断精准的优秀律师!真可谓是群星闪烁,光照神州”。

    9 2022-12-14
  • 1977 · 那年高考|五位复旦教授因1977改变人生:幸运赶上转折点

    40年前,无数渴求知识的青年人在隐约的希望中编织着美好的梦想。1977年,中国恢复了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。这一消息将青年们从迷惘与困惑中拉了出来,让他们看清了前方的道路,找到了努力的目标,拥有了实现理想的可能。此后,千千万万青年通过高考走向了另一种人生。今天,就让我们听复旦管院的芮明杰、徐以汎、薛求知、郁义鸿、张新生等5位教授聊一聊他们的1977和那段激情岁月中的故事。

    7 2022-12-14
  • 1977 · 那年高考|苏智良教授忆78年高考:考完吃了碗美味的粉蒸肉

    对我和许多希望进入大学的知青而言,渴求学习知识,提升自己,进而为社会做些贡献。而在当时的农村,几乎无书可读,我们读得最多的,除了《毛泽东选集》、鲁迅的著作,便是《朝霞》和《学习与批判》杂志。高考的准备,只有上海亲戚寄来的几册油印的复习资料,数月之间,白天干农活,晚上就着油灯看历史、地理、政治、数学资料,这些复习资料后来几乎翻烂,可以背诵了。

    3 2022-12-14
首页     共同记忆    高考记

位置: